更新时间:2023-06-08 16:49:31 点击: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事件屡见不鲜,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危害更为严重。
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并进一步加大了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信息化水平越高,网络风险也越大”。因此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不仅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同时也是营造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所必需。
据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大学生在网络诈骗中的受害情况日趋严重。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涉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05.8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6万人,涉案金额高达350亿元。与此同时,大学生也成为网络诈骗的重要受害群体之一,2020年全国发生的网络诈骗案件中,涉及大学生受害者的比例超过30%。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被骗的大学生曾一度认为自己不可能陷入诈骗陷阱,但最终又以悲剧告终。在涉及金额方面,大学生往往成为千元、万元级别的受害者,甚至更高,超过20%的大学生在网络诈骗中遭遇了3万元以上的巨额损失。鉴于如此严峻的形势,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势在必行。
为此,同学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注重把握网络安全知识,有效防范网络诈骗。防范网络诈骗,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提高安全意识
首先,注意保持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所发的网站、邮件、短信以及社交媒体的消息,尤其在涉及账户信息和资金操作时要格外警惕。其次,需要定期更新密码,使用复杂的密码以及开启双重认证等安全措施,来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最后,在遇到疑似诈骗的情况下,应该第一时间联系家长、辅导员或公安机关,避免损失扩大。
2、采取技术手段
可以使用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避免恶意软件、网络病毒等入侵,预防网络诈骗,提高安全性。还可以保证电脑、手机等设备的及时更新,并关闭不必要的共享和电脑连接系统,从而避免网络安全风险增加。例如,滴滴出行已推出“安心出行”计划,该计划提供了安全防范、数据保护等多种服务方案,使用户可以在享受便利
3、保证支付安全
远程支付已成为生活中重要的支付方式。为了确保支付安全,需要选择正规的支付平台和安全的网络环境,同时避免使用公共WIFI等不安全网络环境进行交易。比如,在购物时应该选择可信的商家平台进行交易,避免轻信陌生人给出的链接或二维码,避免点击网址中的陌生链接,不要明文传输银行卡密码、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
为进一步保护同学们的权益,应对网络诈骗犯罪,我们呼吁同学们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学习和了解,以便能够运用法律手段自我保护。它对于打击网络诈骗犯罪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受骗的同学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法律保护。特别是该法规定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的认定标准,以及保护受骗者合法权益的措施和途径,都对防范和应对网络诈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为帮助同学们高效地防范网络诈骗,强烈建议同学们安装公安部主导推出的国家反诈中心APP。它可及时警示用户所接收到的可疑信息,不仅可以快速识别各种电信诈骗方式,同时还集预警、屏蔽、举报等功能于一体,对于同学们来讲,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就是最高效的防范电信诈骗的手段,强烈建议人手一个,具体的安装教程我们放在了附件中,请大家根据指示进行安装。
最后,希望这封信能够对同学们防范网络诈骗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请同学们一定要谨防网络诈骗,保护好自己的财产。